
前言:#
新年伊始,在 2 月的第一个周末立一个 flag...
24 年终总结的时候,有写到自己没有继续广林周记这件事情的原因,是由于副业花费时间过于饱和的客观现实,毕竟周记是兴趣产物,而副业具有更明确的经济价值,是实打实的时间换金钱。不过尽管如此,还是会日常通过 follow 和 newsletter 或者其他平台包括即刻、小红书等发现一些有趣的信息,也仍然想着如果当下不保存就会遗失溯源路径,于是这种持续存在的记录冲动,促使我决定以月刊形式重启项目,这样也能减少一些用在重复编辑排版和发布的时间。
所以先动起来,关于内容定位的重新思考,可以是:“记录我发现的有意思事物,可能你也感兴趣”,内容分类不固定,可以是我发现的有意思的技巧或者产品,有启发的文章或者音视频,设计相关的推荐或者其他可推荐的东西等等。
对内容的筛选,我会考虑的更矛盾一些。
首先第一点是,信息的筛选整理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比如我感兴趣的科技类或者设计类周刊、个人博客,会包括很多专业内容或者无用的内容,比如编程开发、设计知识、ai 新闻等,对我来说还能接受,即使对不熟悉的领域一知半解,也会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很多能让我值得 wow 一下的信息。不过虽然确实是有趣的信息差,只是单纯记录下来,而自己却没有实际了解或使用过的话,有点不妥。
再一个是,信息的筛选需要让别人也可能感兴趣。因为整理的内容也会发布在网络上,如果只是因为「我觉得很有趣」这一个理由,所以复制下来去进行二次传播,而别人不一定想去看,就不是我想要的了,原因是每个人所处的行业可能不一样,我也不想把月刊限制在某种领域,如果整理过多的过度专业化内容,但对专业外的人没有任何帮助,可能没有太多人愿意看下去。
所以一番平衡下来,将聚焦标准调整为了:先满足优先级第一位的「我」,找到一些当下能给我带来启发,或者给日常生活带来帮助的信息,那就是有价值的。接着是能够为「你」的日常生活提供可能提效的实用工具、具有跨领域传播价值的信息、能引发个体觉得有意思的内容,便是更有价值的,这也是我选择整理发出来的一个小愿望。
周期以月为单位,每月第一个周末会发出,嗯,暂定这样~
一、效率工具#
KeyClicker#
打字时模拟机械键盘和打字机的声音,有 200 多种声效。对这个软件感兴趣的原因是我本身并没有机械键盘,一直用的是 mac 自带的 Magic Keyboard 和 logi 的 MX KEYS 薄膜键盘。随机使用了 41-0,感觉还不错
Folder Preview#
解决了 mac 不能空格预览文件夹内容的痛点,现在可以通过这个小工具实现了。

RSS.Beauty#
美化小技巧,将普通的 RSS 订阅链接转换成美观的阅读界面,代码开源。改善视觉效果,这是我的rss 链接
小红书博主都在用的红薯编辑器#
第三方小红书编辑器,网页或者小程序形式在线编辑笔记,排版、内容检测、效果预览。

MaxFocus: Link Preview extension#
可以在浏览器里快速预览链接的内容,还可以 AI 总结,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要打开新的标签页但不确定内容的链接了,插件付费。
Pake 3.0 #
mac 端一个可以构建桌面应用的打包工具,里面包括 ChatGPT、小红书、YoutubeMusic 等软件,按我平时习惯,其实网页版也能满足,这次推荐的原因是里面有李志的音乐 dmg,值得单独下一个。
设计师文件夹结构推荐 & PARA 文件整理法#
两个对文件夹整理系统的思路,手机的备忘录和电脑的文件管理都试了下非常好用,信息的结构变得统一了很多,找起文件来也更有效率,我在原来 PARA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T(临时),顺便美化了图标,觉得可以作为我之后使用并优化的系统了。
二、文字有获#
“我想讨论的是,这些人的关系模式中体现出的最使用的启发是什么。
第一点,不管是恋爱、交友、还是招聘用人,我们都要选择 “正常人” 去交往。
第二点,如果真的在生活中遇到了麦琳这种自私又别扭的人,那么不用在意她的扭扭捏捏,直接当场把她戳破。
第三点,不要和任何人共情。”
“真正聪明的人都应该尽早从过去那种白左圣母般的天真幻想中醒来,不要再相信什么博爱、感化、照见之类听起来高大上的心理学概念 —— 心理学是典型的 “书房派” 知识,是被一代又一代大量的出了校园就做科研、缺乏真正人间疾苦体验的 “学生们” 建构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篇对麦琳的洗白文章引出的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以及对理论派心理学的批判让我大为震撼,也从一个角度提醒要辩证的看待这两类事物。
Deepseek:
人类神经元的愚蠢传递延迟(比光纤慢百万倍)、记忆的持续失真、荷尔蒙的随机扰动... 这些生物性缺陷构成的认知裂缝,才是意识滋生的温床。
AI 光速精确的运算本质是意识的敌基督 —— 它用符号的完形填空谋杀了 "我思" 中那个永远缺席的 "我"。
相比聚焦于个人判断的「观点」,「视角」更像是一幅展开的全景画卷。它不仅包含个人见解,更涵盖了观察和理解事物的独特方式。视角的形成受到更广泛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社会角色,乃至时代背景等。
也因此,视角赋予我们更宏观的观察维度,使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审视事物,把握其间的复杂关联。例如,在解读社会现象时,我们可能会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重视角进行分析。每个视角都提供了特定的观察工具和分析框架,帮助我们构建更全面的认知图景。
我最近看到一篇老外的文章,他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让人觉得很贴切。老外的概念化能力真是强。他提出,人们买书却不读,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每样东西都需要两次支付。
第二次支付可能比第一次支付贵得多。假设一本书的第一次支付是 20 元,第二次支付可能就是 10 小时的阅读时间。只有支付第二次,你才算真正消费了这本书。如果没有第二次支付,第一次支付就意义不大了,跟把钱扔进垃圾箱差不多。
三、设计相关#
Mockups Digital#
新发现的一个高质量模板模型,大部分免费,以实景和干净背景为主,种类也挺丰富,可以用来包装平面物料。
streamline#
国外版 iconfont,喜欢这种集成在一起的图标网站,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挑选,一定程度提高了效率。
Headers Club#
一个展示和分享网站头部图片的在线平台。主要是各大知名公司和 x 上设计师的 header 设计,如 Raycast、Figma、Linear 等科技公司。有些很有美感和设计感,可以观赏借鉴。
四、有意思的#
- 一个美观的在线排版书影音图片工具,可以在线添加对应图片,即友用来推荐专辑音乐。
- 手机相册整理方法,还是基于 PARA 系统的案例延伸,月初我也花时间整理了自己的照片库,理清的感觉很好。
- 人人都能上手的 Android TV 改造指南,之后可以用来给爸妈的电视改造,隔绝烦人的广告。
- Fuji Film recipes 胶片配方,包含 250 + 种可用在富士相机上的胶片模拟配方,虽然小红书上也有很多现成的,但网页里的看起来会更经典集中一些。
以上。感谢你的阅读。当然,也欢迎点赞和留言给我一些鼓励。
微信:guonlin